?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對建設文化強國進行一系列重大部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為“七個聚焦”之一。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我們要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當前,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尖銳復雜,文化自信不僅是維護本國文化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支柱。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始終堅持守正創新,立足文化實踐,提振全國各族人民傳承發展中華文明的志氣、骨氣、底氣,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筑牢文化強國之基,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凝聚力和引領力。意識形態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是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領域多元多樣多變的趨勢日益明顯,尤其是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對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造成沖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切實把這一根本制度體現到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上,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確保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要始終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使全國各族人民在文化認同和價值自覺中增強文化自信,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凝心聚力。
??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進文化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途徑。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我們既要通過經濟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物質富裕;也要通過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激發文化生命力、創造力,實現精神富足。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強大支撐。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文化繁榮興盛,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事關國家長治久安、民族永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不斷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前進。”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要加快完善有利于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文化管理體制和生產經營機制,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以制度保障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在新發展階段的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文化需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從而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不竭動力,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國家文化軟實力集中體現了一個國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國際傳播能力日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指標,關乎國家安全、國家利益和國家形象;強大的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基石,能夠展示文化魅力、贏得國際話語權。在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益頻繁的背景下,文化安全與民族命運緊密相連,建設文化強國必須把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作為重要目標,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一方面,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向世界傳遞中國精神、彰顯中國價值。另一方面,推進國際傳播格局重構,深化主流媒體國際傳播機制改革創新,加快構建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讓中外文明在思想互鑒、文化交流中激發共鳴,促進人類文明繁榮發展。(孫蓓蓓,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
(松花江網編輯 齊源 初審 張勇軍 復審 李明丹 終審 王久權)
原標題: 以文化自信筑牢文化強國之基
反侵權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未經書面許可,擅自轉載本報社作品的,將涉嫌侵犯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為規范網絡轉載行為,制止非法侵權轉載,本報社鄭重公告:
一、任何單位或個人,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著作權歸屬于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的原創內容,必須事先取得江城日報社書面授權;
二、對侵犯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著作權益的違法行為,本報社將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包括但不限于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舉報、提起訴訟等;
三、對于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提供侵權線索:
程律師(法律顧問)0432-62223777